與海播共度的“拾光”丨十周年特輯
來源: | 作者:王盈盈 | 發布時間:2021-11-26 | 364 次瀏覽: | 分享到:


說到回顧,先從照片找起,在海播9年,我換了2臺手機,2臺手提電腦,算是海播最初記憶的保存者,即便時光荏苒,設備更迭,大部分的照片還是被上傳了網盤,保存在了手機,成為了珍貴的部分。而這些部分,記錄了海播許多難忘的瞬間,也組成了越發成熟的我。


最初的記憶,非常清晰,是我來到海播的時間,2012年10月。當時從英國留學回來沒多久的我正休息在家,聽母親說小區有個鄰居是電視臺主持人,目前創業做紀錄片,如果我有興趣可以去看看。



于是我這個毫無媒體,影視相關背景知識和技巧的“小白”就去“看看”了,這一“看”就“看”了9年。很多人覺得在一個企業呆9年很不可思議,其實我本人也覺得,“哇塞,這就9年了!我真的可以堅持做一件事做9年嗎?!”


但其實我認識的許多長輩,他們也是同一份工作干到了退休,包括我的父母。不過在他們的年代,可能看重的是一份穩定的工作,也講求對企業的忠誠度,但對于我,我認為我只是剛好碰到了一份適合我的,能實現自我價值并且我還干得挺快活的工作。


于是,我就和當時還胖胖的鄰居哥哥和幾個小伙伴一起開始了創業之旅。



Part1 成長

 

最初創業的地方是一個小復式,門牌號322,一層是制作空間,二層小閣樓就是老板“辦公室”,可謂是完全開放的空間,溝通暢通無阻之余也毫無隱私可言。洋洋,丹丹,中仔,劉導,家豪,大家亦師亦友,讓我對影視行業有了一個初步的了解,也讓我從“小白”成為了一個編導。



在這里遇見了我們第一批客戶,他們滋潤了我們創業的幼芽,也開啟了我們對商業紀錄片的構想。


2015年,我們從小復式搬進了辦公樓,門牌號2621,更多的小伙伴加入了我們,我們對話國醫大師,記錄百年高校,也擁有了舉辦500人演講大會和組織北歐游學的能力,并創立了“創說”“亮相”等品牌。


 

2020年,新冠疫情席卷,我們逆流而上,換了更寬敞更明亮的辦公室,門牌號1901,我們承接了少兒才藝大賽,中國腫瘤學科科普大會這樣的全國性大會,我們接觸更多的百年企業,百年品牌,傾聽他們的故事,記錄他們的故事。


從322到1901,最直觀的改變就是地方越來越大,人員越來越多,項目也越來越多。在內容方面,我們涉及的類型也越來越多(宣傳片,形象片,紀錄片,廣告片,mv,動畫,微電影,短視頻等),范圍越來越廣(從中醫到電子陶瓷,從街機到中美移民,從少兒才藝到百年高校等),主題也越來越深。



選幾個我印象深刻的項目:


最“初”項目:上班的第一天(其實就是去看看,并不是正式上班),恰逢拍攝花都區宣傳片《花都情·中國夢》,我跟隨攝像夫哥,編導洋洋爬上了花都電視塔,當時感覺樓梯搖搖晃晃,并不穩固,但興奮遠大于恐懼。



第一條片2012年,3D之父Chuck Comisky來廣州,英文還可以的我被安排去采訪,編導丹丹教我怎么寫文稿,劉導和中哥教我用PR的“剪切”“粘貼”快捷鍵,然后他們就飛到西安拍攝紀錄片項目,一走就是一周,“小白”的我在新領域里摸索出了第一條自己編輯的片子。(也是這條片讓亮總看出來我在做片子這方面還有點天賦)



“見過凌晨4點太陽”的項目:拍攝《食尚國味集團宣傳片》,在山東萊陽,我們凌晨4點跟著采購員走遍海鮮市場,挑選最新鮮的食材,后來回到廣州,黃沙海鮮市場也被我們記錄第一縷陽光之前的繁忙景象。



最“好玩”項目:在日本,我們有幸拜訪了幾個“大?!钡挠螒蚬?,SEGA,Bandai,Namco,Konami,并采訪了數位制作出風行世界收獲無數玩家喜愛游戲的優秀制作人,參加了瘋狂的街機文化展示大會,看到成百上千的游戲迷跟隨舞臺上的動漫畫面振臂高呼,也在日本的大街小巷里看到人們對街機的情有獨鐘。紀錄片《一場游戲一場夢》最后也在紀錄片節收獲良多。



最“爽”項目:奧地利拍攝美食風光之旅,走進茜茜公主的宮殿,品嘗維也納咖啡,穿梭多個葡萄莊園,拜訪阿爾卑斯山的米其林餐廳,在滑雪勝地鄉村美食大快朵頤,路過“最美小鎮”哈爾施塔特,在寒冷的戶外拍滿天繁星。



最“抽象”項目:《大悲咒》一個結合想象力,美感,并對宗教,人類,文明,內心深刻理解的項目。原來以為”精神“”文明“很難展現,制作過程也是反復溝通調整,但最后的效果出奇得好,是特別有意思的一次經歷。



由于海播對編導的特殊要求,需要編導從前期項目的洽談開始切入,溝通需求,前期踩點,出創意,到合作簽約,細化方案文案,制作腳本與拍攝計劃,聯系協調拍攝準備,拍攝現場調度與指導,到后期視頻制作,審核等,編導都需要全程負責和跟進項目,對項目了如指掌。


即便現在看來這有點太難,但正是在海播工作的這幾年,讓我從“小白”逐漸成長為一個成熟編導的模樣。也見證了我每個階段成長,困惑,停滯不前,收到贊美,獲得成功,落寞,奮斗,捶胸頓足的樣子,有跟著導演們身后拿著小本本做筆記,給攝像們扛腳架置燈架,在審片會議上被甲方罵得狗血淋頭,也有在成為了“王姐”后給后輩們分享剪片的經驗,在采訪嘉賓面前游刃有余,在紀錄片節的舞臺上不怯場。




Part2 立身-成家

 

人生幾個重要又忙碌的時刻:


2012年,第一次出差,拍《食尚國味集團宣傳片》,恰逢生日,盡管晚飯同事們被熱情的客戶灌醉,我還吃了碗長壽面。


2015年,白天領結婚證,當晚加了個通宵,第二天中午拿著成片到醫院給領導們審完片才回家,這是《孫逸仙紀念醫院宣傳片》。


 


2016年,婚禮的前后一個月,我們奔走在上海,汕頭和武漢,拍攝不同項目。


2017年,海播贊助我在中大嶺院總裁班進修,讓我更系統地學習企業的管理,市場的運營及開拓視野,也結識了更多的同學。


2020年,懷孕這幾個月參與了許多個深夜審片會,與同事們奮斗在剪片改片的第一線。


讀書,結婚,生子,竟然都與海播并行。




Part3 立業

 

三十而立,奔著40而去,立業,是確定了事業目標就算立業了,還是必須要有所成就才算立業。有的事業可能是某個階段的選擇,有的事業可能是一輩子的愛好,我想,仍在尋找更多自我價值的我,可能需要更多的時間才有答案。


在海播的九年,曾經的鄰居胖哥哥已經瘦成閃電,感激亮總的知遇之恩,感謝我們的合作無間。



九年,我可愛的老同事,新同事,是我在職場最親密最值得信賴的伙伴,讓我能勇往直前;


九年,許多合作過的老客戶也早已成為朋友,還未有機會合作的客戶也會在節日相互問候,與你們溝通交流,在項目中磨練的,學習的經驗,讓我成為更專業的人。


感恩遇到的每個人,每個時刻。

 

(想特別感謝那些曾經一起奮斗過許多清晨和夜晚的,現在即便分道揚鑣也心存感激的小伙伴們:丹丹,家豪,洋洋,中哥,劉導,阮阮,俊杰,國林,宇靜,婷姐,書明,佳韻,彥希,曉鵠,小嘉豪,昕琪,珂云,森燦,長鵬,文彬,華姐,小栩,小倩等。)


--THE END--



在线观看片A免费观看岛国